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萍乡什么生意好做 / 正文

“改革先锋”胡福明逝世 享年87岁! 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

admin 2023年01月02日 萍乡什么生意好做 70 ℃ 0 评论

每篇编辑:毕陆名

扬子晚报2023年1月2日消息,据记者报道,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武汉创业做什么好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于今晨6时40分逝世。

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 1955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新闻系,次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62年毕业后在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改名哲学系)任教。 2001年退休了西安讨债公司。 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名家”称号。

胡福明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据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官网消息,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向敏等100名同志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

胡福明教授作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和改革先锋奖章。 胡福明教授以共产党人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坚强责任,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 作为文章的主要起草者,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打响了“春雷”。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全国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对重新确立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追溯到40多年前的1978年5月11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由此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同年开展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是当时在南京大学任教的哲学教师胡福明。

为什么要写这篇《石破天惊》的文章? 2018年8月,胡福明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 (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有删除,全文访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著胡福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时代的产物。

“改革先锋”胡福明逝世 享年87岁! 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

胡福明图片来源:经记者李可愚摄

贫农子女走哲学研究之路

NB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石破天惊的理论文章。 写这篇文章之前,你是怎么走上哲学和理论研究之路的?

胡福明:我来自无锡,出生于1935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是一个来自贫困农民家庭的孩子。 当时,家里有三亩地,也种了一亩半地。 一家8口人,小时候经历了8年的抗争。 每年春天来临时,家里都迎不上青黄,只能靠蔬菜拌点米糠过日子,到了夏天主要吃南瓜充饥。 小时候在豆油灯下看书,连煤油灯都买不起。

1941年,我开始上小学。 成绩很好,之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但没有上中学的钱。 这个时候,在我们附近的小镇上了初中班。 我爸爸看我身体不好,希望我当小学教师,让我上初中班,半年学费一石米。

这样读了一年,第二年付不起学费了。 后来,镇上一位小学教师告诉我,我的学费将从他北京要账公司的工资中扣除,我就这样继续看书。 后来我才知道,他原来是地下党员。

一九四九年四月,无锡迎来了解放。 我也参加了革命,在9月之前入团了。 之后,当地的私立中学改为公立中学,从二年级开始接受补助。 初中毕业了。 1951年夏天,初中毕业,但没有上高中的钱。 1952年春节前,我和几个同学去无锡市工作了。 有个同学建议我报考无锡师范。 我考上了,真的合格了。 那个时候,在师范学校学习有好处。 杂费、书费、住宿费是公费。 饭菜很好。 早上也有米饭、油条点心。 晚上在电灯里看书。 我很高兴。 因为是从来没有过的好日子,所以读书很用功,当了班长。

一九五五年初,师范春班毕业,我也入党了。 当时,我被分配到南京的江苏省总工会,具体来说就是总工会的工会干部学校。 于是,我还白天工作,晚上看书。

那时候我没去过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只去过一次雨花台。 我还在清明的时候带着学生吊烈士的时候去过。 那时我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舞会和电影,每天晚上几乎都看书。 因为我觉得我的知识还不够。

一九五五年五、六月,当时国家向机关里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干部发出了要求报考大学的通知。 国家正在进入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培养人才。 我也看了这个通知,做了大学梦。

我向学校领导提出了报考大学的申请。 校长和书记都同意了,说:“你是读书的材料,很喜欢读书,你可以去。” 于是我在南京报名,参加了考试。 在填写的三个志愿者中,我填写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

到了8月下旬,我收到了北大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 我第一志愿合格了,所以非常高兴。 学校领导马上同意了,允许我去。 我的同事和同学们知道我家很困难,主动在我上学后每月给我家寄补助金。 我非常感动。 所以说我是党组织一手拉扯大的,这是真心话。

到了北京,经过组织考察、同学们评议,我得到了全额补助。 当时北大中文系下有两个专业。 一个是中文文学专业,另一个是新闻专业,我曾在新闻专业学习。 新闻专业人员具有能够接触社会广大群众和各方面人士,进行调查研究的优势。

然后,在读了新闻专业之后,我意识到我想学哲学。 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观察社会、观察人的科学境界

法。当好新闻记者,要把握时代的特征,正确了解形势,了解人民的心声。因此,我开始认真读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还去听哲学系的课,包括列宁哲学笔记、黑格尔哲学等,当时模模糊糊还不太懂。

1959年夏天,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了。系领导找我谈话说:你喜欢读书,还喜欢读哲学。现在中央下了指示要培养理论干部,在人民大学办了哲学研究班,我们觉得你可以去这个研究班。当时我们都服从组织分配,所以就去了。一共读了三年的研究班。研究班毕业后,我来到了南京大学工作,主要任务是教哲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时代的要求产生

NBD:到了1978年,您为何会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产生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是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这是非常明确的。

我认为,中国面临历史的伟大转折,旧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需要否定,要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知识分子,我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觉得可以在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在思想理论方面做一点工作。当时,我在南京大学的学报上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

再接下来,我就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就从这里延伸出了主题。那么怎么样阐述这个观点呢?当时我分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原则,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等领域,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上都适用,都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原则。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才是真理,凡是经过实践检验不正确的,都不是真理,都应该否定和被修正。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是正确的,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才是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范畴,但是这种说法当时会被“扣帽子”。于是我就换一种说法,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的导师,都自觉运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原理,来修改发展自己的理论,因此其理论符合实际。

第三部分就是批判“天才论”、“顶峰论”,实际上是要反对“两个凡是”。

那时到了1977年7月,学校开始放假了,我就全身心投入开始写这篇文章。我记得到了8月份,看到当时党代会的报告,还是坚持过去的观点,我觉得我的文章应该马上发出去。

我想到了《光明日报》记者王强华。之前,也就是那年5月,江苏理论界在省委党校开了一个理论讨论会。在会上,我发言说,“唯生产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休会时,有个同志给我介绍了王强华同志。王强华对我说:“北京有同志持有与你相似的观点”,“你给我们报纸写稿吧”。这就是约稿,并没有出题目。

因此,我在写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就想到了王强华。

文章寄出去后,好久没有来信。到了1978年1月下旬,《光明日报》终于来信了,寄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几份大样,还有王强华给我的一封信。信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说什么,我们知道,要用,请你做些修改。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杨西光同志最后讲了修改意见。

五一节前,我回到南京,接着给学生补课。一天早晨,我和妻子在厨房里做早饭,听到中央人民电台播出《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高兴,文章从酝酿到发表已经一年多了。

因此,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础,而在修改过程中又融入了集体智慧。至于标题上加的“唯一”二字是何人所加,现在查了原件,弄明白是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三人改稿时所加。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扬子晚报、南京大学官网、每经网

每日经济新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查看更多关于真理光明日报南京大学的文章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