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和县什么生意好做 / 正文

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为负:初婚人数创下多年来新的低经济压力成为最大阻力因素

admin 2023年01月26日 和县什么生意好做 82 ℃ 0 评论

解放日报-据上观新闻报道,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底全国人口为14.11亿,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士。 比2021年底减少了深圳市私家侦探8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复合仪式一般多少钱,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我国自1960年-4.57以来首次呈现负数。

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婚期推迟是直接原因之一。

初婚人数创新低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我国初婚,也就是第一次结婚的人数为1157.8万人,比去年减少了上海追债公司70.8万人。 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创下1985年以来的新低。

从近20年来的数据来看,我国初婚人数高峰位于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 2013年以来,初婚人数连年下降,去年我国初婚人数仅为8年前的48.5%。

在年龄上,据0103010年,201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晚了近4岁。

具体到各省,我国各地初婚人数差距明显。 2021年,广东、河南初婚人数位居全国前两名,分别为98.74万人、92.12万人,但宁夏、青海、西藏三省初婚人数均未超过8万人。

成为经济压力和婚姻的最大阻力因素

关于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结婚#的投票数据显示,在4.4万多条投票中,25岁到28岁是很多网友的理想结婚年龄,25岁前结婚的比例只有6%。

选择晚婚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工作、购房和教育的经济压力,占近60%。

栗子刚在评论区表示,目前结婚成本太高,礼金动辄几十万,办了十几万场婚礼,买房至少几百万了,都90多岁了,自己也刚进入工作。

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为负:初婚人数创下多年来新的低经济压力成为最大阻力因素

另外,不愿忍耐也是年轻人推迟结婚的理由之一。

方建生于1976年,在福建厦门独立经营净水器公司。 46岁的他说出了至今未婚的理由,坦白说,早些时候觉得自己还年轻,不着急找对象。 到了这个年纪,似乎也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反而觉得“总的来说不太好”,更加执着于认真地找喜欢的对象。

不仅是晚婚,适婚年龄的单身者中也有“不结婚”观念的人在增加。

去年8月,艾媒咨发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在抽样调查的3893名单身人群中,不牢固结婚的约占4%,其中一线城市30岁以上女性不结婚的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不结婚”的人出现在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中的比例更高。 他们经济独立,在生活中取悦自己,处于“单身者之间互相打击”的状态。

但“不结婚”并不意味着拒绝任何感情关系,13%的人正在积极寻找伴侣。

“虽说习惯一个人生活,但下班后偶尔一个人回到黑漆漆的家感到寂寞。”46岁的方建说,“平时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和周围分享的人很少,尤其是自己生病了

现代化程度滞后于初婚延期水平

除了上述原因外,社会现代化的程度也考察婚姻变迁的重要因素。

“推迟初婚”最初发生在西方国家,是伴随现代化而发生的,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谐统一下实现的自发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初婚延期”现象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不同步,社会现代化程度滞后于初婚延期水平。

数据显示,我国男女初婚平均单身年限(SingulateMeanAgeatMarriage,SMAM )在2000年同时达到计划生育政策提倡的晚婚标准(男25岁,女23岁),但当时我国人均GDP为1000

相比之下,加拿大男女平均单身年数在1979年达到相同水平,45~49岁未婚率约为7%,而加拿大当时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学入学率超过50%,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

法国和丹麦在1970年达到了同样的“初婚延期”水平,但人均GDP、高等学校入学率和城市人口比重也高于中国。

陈卫教授说,直到21世纪初,现代化并不是延缓中国初婚的主要因素。 受法律和政策的影响,初婚的起点被迫变更,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先进滞后。

一些亚洲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越南、泰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 1970年,韩国男性平均单身年数达到27岁,早于许多西方国家,但韩国当时的人均GDP为279.3美元(当时加拿大的人均GDP约为18937美元)。

但到了后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 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观念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初婚的滞后步伐进一步加快。

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人均GDP差距大幅缩小,高等学校入学率和城市化水平也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我国

高等院校入学率,基本超过同一初婚推迟年龄上的其他所有国家。与之前相比,中国现阶段的初婚推迟与现代化程度更加相契。

初婚年龄仍早于国际社会

尽管我国初婚年龄有所推迟,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男性和女性进入婚姻的时间更早、已婚的比例也更高。

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等在一项研究中提到,在25~29岁的中国男性和女性中,有超过一半和接近四分之三的人已经步入婚姻,该比例除与俄罗斯较为接近外,远高于其他国家。

而同样的年龄段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这几个欧洲国家中,仅有约15%的男性和约30%的女性有过结婚经历,60~64岁群体中的不婚率更是接近10%。

晚婚之后的利与弊

社会晚婚程度的持续加深,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必然结果。多份数据表明,此种婚姻模式将会对人口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单身经济的兴起。

在人口结构上,晚婚引发的后续效应:一是出生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出生率降低。

据估算,初育年龄每推迟一个月,将会影响总和生育率下降约8%左右。尽管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次年出生人口数上升至1786万,但动力明显不足,2017年即下滑至1725万,2019年为1465万。四十年间(1979-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从17.8‰下降至10.5‰。

二是随着人们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将进一步趋向老龄化。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4.2%。(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不仅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国家财政。

尽管如此,晚婚晚育对社会来说,也并非百弊无利。其对促进单身经济具有正面的拉动作用,为社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尼尔森数据显示,单身群体在就餐、娱乐的支出意愿高于非单身群体,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自我投资,具有追求高品质、高质量、高消费生活的倾向。

iiMediaResearch在早前发布的《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中指出,单身人口和独居人口的增加,催生了一人居、一人食、一人游的“一人经济”市场,“单身火锅”“单身公寓”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相应推出。

此外,许多城市的单身白领还倾向于选购小型电器,这也使得小型家电需求逐年递增,市场潜力日渐显现。伴随单身人群的增长,该群体的消费行为受到更多关注,单身经济热度也将持续攀升。

综上来看,我国的婚姻模式正逐渐过渡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晚婚普婚模式。尽管近年来婚姻总体呈现“聚少离多”的趋势,但在世界范围内,婚姻稳定度仍处在较高的水平。未来,伴随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初婚仍然存在较大的推迟空间。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查看更多关于初婚单身中国的文章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